2025年11月14日至11月17日,全国第九届情绪与健康心理学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剑桥大学Trevor W. Robbins教授,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罗跃嘉教授,情绪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华南师范大学李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傅小兰教授,南通大学校长王建浦教授等出席开幕式。南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吉明明主持开幕式。
王建浦在欢迎辞中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南通大学及其心理学科的发展概况。他指出,本届研讨会以“AI时代下情绪与心理健康服务的融合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既紧扣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时代脉搏,又回应了社会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迫切需求,是心理学界践行使命担当的生动实践。期待各位专家学者激荡思想、畅所欲言,为心理学的前沿发展贡献真知灼见。
罗跃嘉在讲话中深情回顾了情绪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的十年历程。他指出,自2015年首届年会以来,专委会的学术大会已发展成为该领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学术盛会。他希望本届会议能展示最新成果、规划未来方向,将情绪与健康心理学研究推向更深入、更广泛的领域,为服务国家“健康中国”战略贡献心理学力量。
李红在开幕式上讲话。他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分享了二十多年前从认知心理学转向情绪研究的体会。他表示,当年播下的种子已花开遍地,专委会已经吸引了一批国家级人才以及众多知名专家和年轻学子加入到专委会并积极参与到每届学术会议中来,生动体现了专委会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此次研讨会共设2个主会场,11个分会场。主会场特邀10位专家作主题报告。第一场主题报告由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罗跃嘉教授和中国心理学会情绪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李红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学院院长傅小兰谈“试论数字时代的心理韧性”,英国剑桥大学Trevor W. Robbins教授谈“The neural and psychological basis of compulsivity: Psychiatric implications”,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秦绍正谈“压力激素觉醒反应的心理与神经内分泌启动模型”,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张丹丹谈“情绪调节的前额叶机制”。第二场主题报告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晓林教授、南通大学副教授张鹏程主持。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山东师范大学张文新谈“校园欺凌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西南大学教授冯廷勇谈“拖延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础及干预”,华南师范大学范方教授谈“对不确定性的耐受力——研究与临床思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张效初谈“ti刺激技术的基础和进展”,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艳梅谈“社会互动过程中人际情绪趋同和调节的脑际神经机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元谈“情感障碍脑网络机制”。10个大会报告分别从不同侧面讨论了情绪与健康心理学研究中的前沿问题和最新进展,给与会者带来丰富的学术盛宴。
分会场围绕“情绪与认知交互机制:神经科学与AI的融合”、“AI驱动的情绪理解与心理健康:多模态融合与个性化干预”、“情感计算与计算精神病学的应用:模型、算法与应用”、“社会认知与心理健康”、“跨生命周期的情绪调节机制与AI赋能:从发育轨迹到干预优化”、“AI时代的社会变迁与情绪健康:技术赋能下的情感教育机遇与挑战”、“精准医学视角下的Al情绪障碍干预:从诊断到疗效预测”等七大主题展开学术讨论,开展了65场专题报告,内容涵盖了心理学、医学、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与情绪与健康心理学相关联的话题;大会设置了一个青年学者论坛和三个研究生论坛,共计64场报告,为情绪与健康心理学研究注入新鲜血液,近百位青年学者和博士生、硕士生踊跃参加,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大会还特别设置了展贴报告,使没有机会在前面各学术报告环节崭露头角的研究生得以通过展报的方式分享了其研究成果,大会共收录论文摘要300余篇。不同领域专家学者分享了最新研究进展,促进了该领域内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并助力我国情绪与健康心理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情绪与心理健康学学术研讨会此前已举办8届,本届大会由中国心理学会情绪与健康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深圳市心理学会主办,南通大学、江苏省心理学会承办,吸引了来自全国高校、医院和科研机构420余人参会。

(张丽 颜廷宏)


